发表时间: 2014-07-14 11:42:38
作者: 民主建国会张掖市委员会
浏览:
一、我市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始于1993年,止目前全市六县(区)都建立了工业园区,其中:甘州、临泽、高台、山丹和民乐5个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审核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肃南祁青工业园区正在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224.5千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34.7%。全市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3亿元,硬化道路139.3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93公路,铺设供水管道62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6个工业园区共入驻各类企业达550户,其中,工业企业280户,商流和其它企业270户,从业人员2.1万人。预计2008年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7%,上缴税金2.56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的70%以上,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我市工业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功能定位不科学,园区规划不完善。我市工业园区是先开发建设、后逐步规划,因此,程度不同地存在功能定位不科学、总体规划不完善、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6个工业园区中仅民乐六坝工业园区超前提出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理念,并通过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环境评价。而张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却没有与湿地保护、生态治理有机统一起来,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区域特色不突出,总体效益不显著。工业园区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有差距,产业优势不明显。各园区及园区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形,导致园区之间争项目,企业之间撬基地、抢原料,生产能力无法保障,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园区在项目引进上把关不严、入园“门槛”过低,建成的一些企业不能给当地财政创造税收,反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园企业大多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三是环保欠账较多,污染问题严重。园区内大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环保设施简陋,没有起到治污作用。有的企业尽管环保设施先进,但运行不正常,污染物严重超标排放。特别是张掖工业园区、山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循环经济比重低,生态工业项目少。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目前,全市已出现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如:以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的爱味客马铃薯、有年金龙集团公司、滨河集团公司,以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张掖火电公司、临泽雪晶淀粉限责任公司、山丹同翔铁合金、民乐锦世化工等等,还有一些利用工业粉煤灰(渣)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是少数企业和企业间的循环和链接。
我市工业园区大多是先办企业后规范管理的建设模式,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指导,随意性大。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基础条件等原因,导致园内企业布局零散、园区建设规模小、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针对全市工业园区小而散的格局,我市应按照“严格标准、控制数量、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的原则,进行园区合并和调整,以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二、对我市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促进物质资源在生产与生活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绿色企业是循环经济的特征,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实践的典范,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建设生态张掖为目标,加强对园区的宏观指导,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和甘州兔儿坝滩工业园、甘州高载能工业园作为我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积极争取立项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把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阵地。
(一)、充分认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横向耦合性、纵向闭合性、区域整合性和结构柔性等优势,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实践。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节能减排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工业园区是工业集中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关键和繁重。生态工业是区域层次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同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对我市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坚持生态立市战略,落实“建设生态张掖”发展思路的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布局的需要;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各级领导都要重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市县区各级领导要从建设生态张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高度,提升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认识。要根据各县区自身条件,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议将基础条件较好的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和甘州区兔儿坝滩工业园、甘州高载能工业园作为我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申请创建国家、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 注重规划编制,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是园区创建的重要依据和技术基础。要按照有关建设规划编制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本地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产业链的发展等纳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形成可实施的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规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市政府要研究制定鼓励各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经济政策,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县区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县区工业园区的特点,研究制定鼓励不同行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投资、税收和价格政策。拓展园区融资渠道,在政策上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中的关键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废水的梯级利用、中水回用的投资、税收和价格政策。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企业的产品延伸责任制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五)、加强环境监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要加强工业园区环保机构和制度建设。在环境管理薄弱的工业园区,设立环境管理专门机构,增加环境管理人员。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吸引社会团体和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活动,以解决环境管理力量的不足和被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这一逐渐凸现的矛盾。
要强化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依法对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没有执行环评的工业园区要责令补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区域规划环评,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规划、源头和产业布局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引导工业园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止工业园区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要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绿色招商。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时,要按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集中吸纳同类企业,促进产业链群形成,积极推动企业自发配套,促进补链工程的实施。以符合生态产业链群的企业引进为重点,将不符合产业导向、易造成环境污染、能耗消耗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拒之门外。
(六)、加强科学研究,突破生态工业发展的关键补链技术
生态工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开采、生产、资源再生各个环节,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单个企业或工业园区而言,难以独立解决整条链条中资源循环利用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因此,市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将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纳入科技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和示范推广。要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企业,大力开展生态工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科研工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工业支撑体系,筛选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生态工业技术,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七)、加强宣传培训,形成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促使园区管理者改变理念,清楚认识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对园区和周边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制定生态工业发展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对各级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引导和组织媒体对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