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6-07-14 11:46:39
作者: 民主建国会张掖市委员会
浏览:
"十五"期间,我市各级农业部门把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质量、层次、规模、效应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至目前,共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15个,入会农民达到3万多户,占农户总数的12%;资产总额1.48亿元,年生产、加工、运销经营等收入达10亿多元,收益1亿元。
规模有了新的突破。"十五"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比十五初期增加了10倍,规范运行的达256个,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公司+协会+农户"的企业支撑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个、"党支部+协会+农户"的乡村组织引导型合作经济组织119个、"市场+协会+农户"的市场牵动型合作经济组织173个、"贩销大户+协会+农户"的农民自主型合作经济组织348个、"供销社+协会+农户"的供销合作型经济组织74个。
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引导协会规范组织机构、登记程序、完善协会章程、加强运行指导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组织、有章程、有会员、有资金、有场地"。实行协会与会员利益均沾、利润返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由农民薛世仁牵头创办的山丹县城北啤酒大麦协会,年销售订单8000吨以上,年均销售收入1280万元,为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探索出了入股办会、按股分红的公司运作模式运营。
典型示范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4年,全市确立了4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示范点,并进行重点扶持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形成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提倡、大推动、大发展"的气候。肃南县大河乡天桥湾村牛羊屠宰购销协会生产的牛羊肉销往玉门、嘉峪关、张掖、酒泉等地。仅去年,就实现收入660万元。
服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展。甘州区沙井镇兴隆村玉米制种协会,先后引进了东方种子公司、敦煌种业集团等企业在该村建立基地,带动形成了全村以玉米制种、辣椒、茄子、蕃茄等蔬菜制种为主的主导产业。协会与制种公司签订订单,协调种植技术培训,种子、地膜、化肥等物资的供应,实行了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运转体系,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联合开展信息交流、提供订单、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为加快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地组织载体。
指导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对政府指导农村工作方式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为广大农民向政府反映意见和要求提供了便捷途径,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政府也依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党的农业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了政府调控农业的有效性。